close

[專輯名稱由來]

排灣族或魯凱族至今都還保有這樣的習慣,炙熱無風的山裡,流著汗水在山坡上工作,需要來一點涼風去去暑熱時,就會吹吹口哨或哼一首古調,徐徐的微風就好像被召喚似的,輕輕拂過山林裡辛勤工作的人。

以前沒有可以造風的工具,搗碎的小米或是旱稻,想要將外殼和果粒分離時,老人家會雙手抓起一把從上方往地面,讓小米和外殼順著指縫滑下,如果沒風的幫忙,較輕的外殼無法和稻米分開,老人家很自然的會開始哼著歌或吹口哨,請風神協助,風好像聽得懂,每一次都會順應老人家的要求,讓較重的稻米落在地面上的盛具,較輕的米糠就會飄到遠方... 

 


音樂是感染力很強的一種藝術,原住民喜歡任它在山林裡隨風飄散,讓自己的情感傳遞給思念的人事物,但常常也會感動到彼此陌生的生命。


我們希望可以透過音樂,讓排灣族、魯凱族古早生活裡美麗的小文化、小故事像風一樣,輕輕吹過每一個人,這其中不會有拘束,不會有負擔...有的只是像風一樣的自由自在。


[創作概念]

原住民一直擁有台灣最美好的音樂及文化,無論是歌聲、旋律、內容甚至嗓音,但這樣的特色從未讓任何一位原住民歌手是因為傳承古調,得到主流社會的支持或對個人生活有實質、長遠的改變。

其中的原因不外乎原住民對於消費市場的生態不熟悉、不善於行銷、包裝...最重要的是原住民音樂並不能當作一項可以謀生的專長。外在環境的不允許,內在文化的不注重,這樣的惡性循環下,優美的傳統原住民古調越來越少聽見,越來越少人會唱。

將上述的問題放諸於原住民文化工藝產業,我們幾乎可以得到相同的悲觀。於是我們發現原來原住民長期的高失業率、高上教會率、高酗酒率...等奇怪的、一致性的原住民現象有了可以解釋的答案,那些血液裡流的文化並不能讓自己感到生命的存在,並不足以說明自己以自己的民族為榮,不能讓自己發現自身的文化跟其他文化的不相上下,反而覺得是一種落後、不值一提的事物。只好藉由上教會、喝酒找尋生命的意義。而本身的專長遭漠視,為了生活只能從事自己不太熟悉、不擅長的行業,因此所有的原住民部落都有相同的社會問題時,內裡的徵結其實就是不相信自己可以開創,不相信自己所擁有的可以引領風騷,當面臨外在環境挑戰時,找尋一個不會被嬉笑的安全處所,是可以理解的方式。

有鑑於此,本計畫希望透過大眾普遍接受的原住民音樂,經由現代音樂的重新編曲、重新詮釋,讓大眾發現它的被低估,發現它的獨特性進而由衷喜愛、欣賞、購買。

當古老、真正的原住民音樂為普世所看見時,本計畫將連結文化工藝產業,用音樂包裝工藝,用工藝帶動音樂,兩者互為主體,相互依存,共利共榮。開創全新的原住民文化工藝創意產業。

arrow
arrow

    風的能力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